时间:2022-09-16 09:19:55 | 浏览:2492
湘乡市演艺中心。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镇湘楼。
禇公祠。
水府旅游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湘乡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蒋琬广场拉开帷幕。
文化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农家书屋散发文化气息,文化下乡惠及千家万户,文艺创作百花争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湘乡踏准时代节拍,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软实力”锻造出发展“硬功夫”,“文化立市”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文化设施遍地开花
入夜,湘乡市演艺中心响起传统戏曲的锣鼓声,恍若历史的回响。
湘乡市演艺中心位于云门商业街,于2021年9月9日正式建成运营,由湘乡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内设观众席90座,每晚演出的节目包含戏曲、歌舞、器乐等。每周五晚还专门开设免费剧场,上演传统花鼓戏剧。
抓文化,就是抓民生。湘乡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新建了一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把公共文化服务“种”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如今,像湘乡剧院、图书馆这样的“打卡地”已是遍地开花。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市文化馆、图书馆复评国家一级馆,入驻镇湘楼,为湘乡文化新地标。建成月山、龙洞、栗山、梅桥、潭市、棋梓、镇湘楼八角亭、东山广场8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剧院提质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市融媒体中心建成并成功打造成为全省标杆。修缮后的褚公祠为书法名家创作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湖南褚遂良书画院挂牌成立。湘乡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创作活动中心将于10月份投入使用。
农村文化生活不输城区。闲暇时,村民们可以到村部跳跳广场舞,或去“农家书屋”看看书,或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健身。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折射出湘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变化。近年来,湘乡市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拨款、项目投资和部门帮建等形式,切实加强了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基本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广场335处、农家书屋297家,实现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
植根沃土百花正艳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2013年开始举办的“欢乐潇湘·幸福湘乡”大型文艺汇演,成了湘乡群众的“星光大道”,黄发垂髫、青春男女纷纷上台秀相声、小品、歌曲、舞蹈等才艺,大家尽情地展示才华,享受生活快乐。“欢乐潇湘”成为了湘乡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生动实践。
植根群众沃土,让文化散发时代芬芳。近年来,湘乡继承发扬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并创新思路,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创建促进活动,以品牌持续发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欢乐潇湘·幸福湘乡”大型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运动会、“百龙百狮闹元宵”民俗巡游展演、花鼓戏艺术节、福文化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惠民活动。文化艺术润泽龙城大地,龙洞镇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石镇成功创建“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壶天村成功创建“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梅桥镇酒铺村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
“过去农闲没地方去,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现在好了,大家集中在一起跳跳舞、唱唱歌,既丰富了农闲生活,又能增进邻里感情。”家住龙洞镇建时村的沈大妈用激动的话语诠释着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心情。
文艺精品硕果累累
与如火如荼的文化活动交相辉映的是文艺创作。作为湘乡市开展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湘乡市文联积极搭建平台,推名家、出名作,文艺精品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计举办各类文艺活动79场次,在湘潭市级以上发表、展览作品1200余件,共捧回6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肖鹄等8人加入国家级协会会员。
一件件文艺精品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湘乡连续多年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深入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鼓励文艺工作者出精品、创佳作。
文艺精品孵化又与文艺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全市297个行政村、38个社区均已配备文化专干,负责村(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培训、宣传政策和法律等。全市现有各类文艺队伍700多支,文化志愿服务者800多人。这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群众,挖掘本土题材,体现地方特色,创作出一批反映湘乡本地生活、展示湘乡新貌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歌曲、舞蹈、美术、摄影等文艺精品。创排大型传统花鼓戏《三女拜寿》、表演唱《文明新农村》、双簧《演唱会》、小品《约法三章》《除夕之夜》《大爱无声》《美丽家园》、扶贫小戏《老邻居》《红手印》、复排大型历史剧《金头记》传统花鼓戏《九龙帕》等剧目新颖独特,令人百看不厌。湘乡市花鼓戏剧团原创现实题材小戏《老邻居》获“田汉小剧目奖”,并成功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
文旅融合方兴未艾
600余名运动员齐聚湘乡“论武”、明月山庄中小学研学基地试运行、湘乡市演艺中心投入运营……“文化+”,推动文化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湘乡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完善产业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联席会议制度和“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机制,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培育高档次酒店君鼎水府、长河湾酒店、精品民宿生庐·洋潭里、汤泉谷旅游度假村、农夫宝休闲拓展、农之源订制采摘等一批新业态。实施古龙湖航天文旅小镇、壶天古镇旅游区、湖南紫藤花精品民宿、东台山和茅浒水乡提质改造项目。“旅游+研学”的明月山庄中小学研学基地试运行,并获评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旅游+体育”的各项目比赛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非遗”的湘乡演艺中心,使具有湘乡特色的花鼓戏走上了文旅融合的新征程。
自古钟灵毓秀地,又遇文化活水来。在“文化立市”的号角声中,龙城这块沃土上正处处盛开着文化和谐之花,浸润在人们心田。
湘乡融媒记者 谭浪 红网时刻记者 杨滋
文化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农家书屋散发文化气息,文化下乡惠及千家万户,文艺创作百花争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湖南湘乡踏准时代节拍,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软实力”锻造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新湘乡。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通讯员 易绚梅 邓高远)2021年以来,湘乡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湘潭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森林资源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
会议现场。红网时刻2月23日讯(通讯员 龚富强 沈有锋 肖玉君)近日,湘乡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学习座谈了《中共湘乡市委关于印发〈“闯新路、破险阻,湘乡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 聚力探讨交通行业“闯新路、破险阻,交通怎么
中国日报10月26日湘潭讯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这场低碳转型硬仗中湘乡有何作为?日前出台的《湘乡市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明确了答案:力争在湘潭乃至在湖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前,在全国形成
会议现场。红网湘乡市分站讯 10月27日上午,湘乡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湘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应出席代表322名,因事因病请假5人,实
特色农产品展区。嘉宾驻足参观。中国湘乡网9月14日讯(湘乡融媒记者:樊洛)14日,在第三届潭商大会湘乡专场活动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大家品尝“湘乡味道”,共商乡村振兴发展大计。在活动现
红网湘乡分站3月29日讯(通讯员 王智雄)3月28日,湘乡市首批开通的定制客运线路——湘乡至长沙班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湘乡市道路旅客运输服务方式正式从传统的“站到站”向“门到门”“点到点”转型升级。一辆辆崭新的商务车。仪式现场。此次湘乡至
红网湘乡市分站10月2日讯(记者:谭浪)30晚8时50分,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卷湘乡篇在CCTV-10播出,湘乡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生态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等在央视全景式精彩呈现,引发市民热烈反响。《中国影像方志》由
5000年前,“蚝岗人”在这里写下专属岭南人的族谱,莞邑文明迎来曙光;5000年后,多元文化与现代时尚在这里碰撞融合,擦出绚丽的“火花”。日前,记者走进南城,感受高品质现代化都市里的浓厚文化气息。宏远诞生地,不止于篮球。这里有古老的岭南文明
上饶原创民族音乐剧《云上凤凰》代表江西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弋阳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万年县大源仙人洞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脉。上饶,文脉源远
作 者:巴 风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市达川区,自古乃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巴河、州河纵横其境,滋润了2690余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片土地河山壮丽、钟灵毓秀,自古尚学重教之风浓厚,文化底蕴厚重,巴、蜀、楚、秦
湘乡市演艺中心。24小时自助图书馆。镇湘楼。禇公祠。水府旅游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湘乡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蒋琬广场拉开帷幕。文化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农家书屋散发文化气息,文化下乡惠及千家万户,文艺创作百花争
红网湘乡市分站讯(湘乡融媒记者 刘小琴 李方遒)旗帜飞扬,岁月如歌辉煌百年路;歌声嘹亮,乘风破浪启航新征程。6月25日晚,由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湘乡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蒋琬广场拉开帷幕。
文丨李跃龙 (毛泽东曾求学的湘乡东山学校 资料图)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在1968年设立由省直辖的地级区之前,一直属于湘潭县。但在有清一代和民国前期,它的物资、人员往来流动和文化归属,更多地偏向湘乡,其与湘潭县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比湘乡多。韶山在
古县湘乡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据读者朋友说,以前面积有5000多平方公里。后几经拆分,周边新置有涟源、双峰等县,又有一些地方划归韶山管理,现在面积为1967平方公里。今日要说的三个地方,在湘乡算是比较奇特了。为何这样讲呢?原来啊,湘乡分为4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