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湘乡、涟水流域文化与毛泽东

2022-09-16 07:36:35 2356

摘要:文丨李跃龙 (毛泽东曾求学的湘乡东山学校 资料图)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在1968年设立由省直辖的地级区之前,一直属于湘潭县。但在有清一代和民国前期,它的物资、人员往来流动和文化归属,更多地偏向湘乡,其与湘潭县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比湘乡多。韶山在...

文丨李跃龙

(毛泽东曾求学的湘乡东山学校 资料图)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在1968年设立由省直辖的地级区之前,一直属于湘潭县。但在有清一代和民国前期,它的物资、人员往来流动和文化归属,更多地偏向湘乡,其与湘潭县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比湘乡多。韶山在地理上属涟水水系,包括现在的涟源市、娄底市娄星区、双峰县和湘乡市,均属于大湘乡概念的涟水流域文化区。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民众,其语言、民俗、饮食习惯等方面有比较多的文化认同和一致性。这个区域文化发展到清中期,还共同演义出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文现象—湘军,这里是湘军的核心策源地。从历史发展的脉络看,湘潭、湘乡两县都是名邑大县,但是历史和文化的气质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毛泽东虽然是湘潭县人,但其深受涟水文化的滋养,毛泽东之路则是从湘乡开始。

一,毛泽东之路,湘乡是第一站

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出生于湘潭县西乡七都韶山冲。他是毛顺生文七妹夫妇的第三个孩子,因为第一二个小孩夭折,为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其父母按乡俗将一岁多的毛泽东送往湘乡县棠佳阁外婆家寄养,毛泽东约两岁开始的人生之路第一段,起于韶山南岸上屋场,至于湘乡县棠佳阁文家。这条被称为“毛泽东小道”的路径大致为:从上屋场南岸过滴水洞,经虎歇坪、滑油潭,过雨坛庙、石观音,到棠佳阁。

棠佳阁,又名唐家圫。唐家圫的居民不姓唐,大多姓文。毛泽东的母亲在族中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育五男二女,却只有泽东、泽民、泽覃三兄弟长大成人。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也似孟母,养育出一代伟人。诞下毛泽东后,这位母亲采取了四项措施:让毛泽东拜七舅父、七舅妈为“干爹”“干娘”;替毛泽东向南岳菩萨许愿,后来,毛泽东确实与弟弟泽民抬轿送母亲到南岳还了愿;让毛泽东拜通往棠佳阁道路上的一块石头“石观音”为“干娘”,所以毛泽东小名又叫“石三伢子”;文氏自己吃“观音斋”。毛泽东出生的时候,外祖父已经去世,外祖母健在。外婆文家还有五位表兄:泮香、涧泉、运昌、梅青、南松。这里是他童年时代的乐园,他的第一个朋友圈在外婆家,一群表兄弟和他同桌开餐,同床共眠,放牛玩水,一起上山掏鸟窝。

毛泽东在湘乡县棠佳阁文家生活了约六年光景,顺便在舅父开的私塾发蒙读书。八岁时被父母接回韶山,在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继续上学。

毛泽东人生之路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在一九一0年秋天。当时湘潭县易俗河已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父亲决定将长子送往在湘潭县经营稻米生意的朋友米栈当学徒,希望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经商。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中回忆: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这位表兄就是文运昌。据文在建国后回忆:

记得是七月初,那天,早餐吃了钵大蒜煮团鱼,天气炎热,由石板坳走城前铺,经柳树泉坝、两头塘、五里牌、绯紫桥,抵湘乡县城,五十里上下,晚宿县城北正街豫昌旅社。翌日上午,出望春门,过马荡渡,步上东山学堂。他到湘乡县城时问我:“么夹(为什么)街上要垫石板头?”我说:“这座城叫龙城,石头就是龙鳞。”来到东山学堂,见过李堂长,报姓名。因考期已过,李堂长布置了叫《言志》的考题,意思是谈志向。毛泽东作完以后,递给李堂长,李堂长看,字写得好,文章立意高远,决定破格录取。第二天,李堂长还好不欢喜,对其他老师说:“昨天取了个救国才。”后来,毛泽东听说外县的学生要多交一些费子,就跑到堂长室,补交了些铜元。

毛泽东与斯诺谈话中的说法与文运昌大致相同: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千四百个铜元,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50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十六岁。

湘乡县厚待了毛泽东这位外县籍的年轻人,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在韶山读私塾期间,邹春培、毛润生、周少希、毛宇居、毛简臣、毛麓钟诸老师指导毛泽东的阅读范围基本上是旧学,《三字经》《幼学琼林》《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纲鉴类纂》《史记》《汉书》以及四书五经一类。十三、四岁辍学务农时才看到过《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新内容书籍。东山高等小学堂则为毛泽东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和世界的全新窗口,他第一次看到大清帝国地图,上了地理课,接触到天地仪;第一次上格致课,从做实验中明白了热涨冷缩原理;虽说宣统皇帝在朝已经两年,却是第一次听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死去;笫一次读到世界上还有华盛顿、拿破仑、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大人物;他狂热地喜欢上康有为、梁启超,对《新民丛报》爱不释手,读了又读,很多段落他都能背诵,一辈子的文章与康梁体结下难解之缘,并取别号“子任”;他第一次喜欢上近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单杠、木马、游泳、登山、洗冷水浴,有些习惯保持终生;他经常去校园旁边的东台山游览,山上有很多同治年间书家萧礼容题写的碑刻,养成了他一生热爱书法艺术的嗜好。他对斯诺说,在这所新学堂里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重要的是,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毛泽东开始关心政治和社会改良,阅读《新民说》时他这样批注:

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他一生关注社会变革,实始于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1955年,毛泽东与同班同学谭世瑛谈话时说:“李元甫先生、贺岚岗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李元甫就是那位破例让毛泽东入学的李堂长。在这里,他开始了从一个充满抱负的乡下少年到胸怀天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转变,他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开启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征程。

二,毛泽东的口音

语言是文化取向最明显的标志。毛泽东受湘乡文化的影响,首先在于他说的并不是湘潭话而是湘乡口音。湘潭话与湘乡话的区别在哪里呢?

从方言归属上来看,湘潭话与湘乡话同属于湘语区,但分属于不同的片。湘潭话属于湘语区长益片的长株潭小片,而湘乡话属于湘语区娄邵片的湘双小片。从地理范围来看,湘潭话属于北部湘语,俗称“新湘语”,湘乡话属于南部湘语,俗称“老湘语”。从语音特点来看,湘潭话与长沙话接近,尤其在声调系统上趋于一致,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6个声调。湘乡话与双峰话接近,在声调格局上与湘潭话的差异较大,例如湘乡城关话有阴平、阳平、次阳平、上声、阴去、次阴去、阳去7个声调,呈“平声三分+上声+去声三分”的格局,这个格局在整个湘方言中都是一种特殊的声调格局。在声母上最大的区别是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湘乡话的古全浊声母保留了浊音,湘潭话的浊音已经清化,这也是区别新老湘语的一个重要特征。

湘方言区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长沙里手湘潭票,湘乡恩阿做牛叫”。这里的“里手”是“内行、行家”的意思,说明了长沙人喜欢张扬,爱出风头,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内行”的样子;这里的“票”是“票客”而来,史书上记载,“票客”系采购粮食之人。旧时湘潭为一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粮行经纪善以甜言蜜语诱人,以获取利益。“湘潭票”用以讽刺那些“票客”的行为。湘乡人说话鼻音重,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在湘乡话里念“卬阿”,由于“我”、“我们”使用频率高,因此形象地称湘乡人说话好像牛叫一样。

中央档案馆公开的几段毛泽东音频原档,有开国大典上讲话、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时讲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笫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的片段,时长少则两分钟,多者五六分钟。毛泽东口音中呈浓厚湘乡话特征有两个地方,一是鼻音非常明显突出,熟悉湘方言的人士辨别很容易;二是湘乡话的典型字词发音,如他把“人民”念成“人(音银)民”,“永垂不朽”念成“永(音稳)垂不朽”,等等。乡音无改鬓毛衰,老年的毛泽东也改变不了湘乡口音,与他的同乡前辈曾国藩一样,湘乡话是湘乡文化刻在他们身上的永恒标识。

三,韶山、湘乡县与涟水流域文化圈

清末民国时期的湘潭县,自然地理分区为四大片:湘水流域的东乡,马家河、朱亭、株洲一带;涓江流域的南乡,易俗河、花石、青山桥一带;靳江流域的北乡,长岭铺、黄龙坝一带;西乡则在涟水流域,姜畲、石潭、银田寺、韶山一带。民国25年,韶山属第九区清溪乡,区公所在银田寺。民国36年属清田乡。从韶山出发到湘潭县,路程50公里,而转往湘乡县,路程仅20公里。从韶山出发到两地的人流物流成本相差不止一倍。

杨昌济在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日记》里记载:“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韶山人不在湘潭县置业而往湘乡县买田,说明韶山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是向着湘乡的事实。除毛泽东外,毛泽覃后来也到东山学堂第十三班读书。韶山杨林庙还有一位汤璪真考入东山学堂,与毛泽东是戊班的同班同学,数学家,建国后一度代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在以水运为中心的单一交通时代,每个区域都是地理的囚徒,如何发展,最终都与它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关。从民国时期往上溯,在拉近韶山与湘乡的地理距离,把韶山融入湘乡文化圈的纽带是涟水。韶山的主要水道韶河,又名云湖河,发源于青年水库正北的金鸡坝,经银田寺码头至河头嘴子入涟水,这条脉络就似一根脐带把韶山连接到母体涟水流域。设置湘乡县的一开始,它的大致管辖区域就是涟水流域地区,包括今天的涟源市、娄底市娄星区、双峰县和湘乡市,这一片区域恰好位于湖南省中部。

山峦是交通的屏障,水道自古以来是人们联系的纽带,文化的传播隔山不隔水,涟水河就是古湘乡县的重要载体甚至是唯一载体,把这一片广袤区域紧密联系起来的是涟水河。涟源境内有大小河流172条,其中166条,均分别汇入涟水和孙水、湄水,呈树枝状水系,最后汇注涟水。双峰县境1715平方公里,涟水流程15.7公里,流域面积达1503平方公里。湘乡亦如此,其县域的绝大部分都是涟水及其支流的集雨区。而湘潭县则迥异,湘江是大头,涓水、靳江次之,涟水权重较低。

涟水发源于新邵县观音山西南麓,初名骆马江,再名甘溪。东北流16公里至马步桥,右合墨溪水;又东北流8公里至磨石桥,左合良溪水;又东北流4公里至涟源县城,左合扶珂河,称蓝田水;又东北流13公里至田家坝,合温江,又东北流20公里,经胡泉寺,至渡头塘,湄水自西北来汇。涟水又东流27公里经娄底市、高车至澄清渡合一小河,又东流10公里至犁头嘴,与杨家滩水汇合。涟水由犁头嘴向东流38公里至水府庙。之后,东北流6公里经白鹭湾,至西阳河口,西阳水向南流入;又东至谷水附近,纳翻江,此后入水库区,东南经水府庙大坝至双峰县的江口,侧水自南汇合。涟水合侧水后,向东北流至洋潭大坝,韶山灌区总干渠顺涟水流向南东至洙津渡附近分为南北两干渠,均东北流入湘潭县河口镇注入湘水。全长224公里。

从涟水流域走出了湘军集团的核心。湘军的关键人物罗泽南是双峰石牛湾人,“无湘乡,不成军”这句话,说的就是他。曾国藩兄弟是他的老乡,荷叶乡白杨坪人。我们从涟水源头出发,搜寻一下罗、曾以外的湘军著名将领:涟源杨家滩刘连捷、刘岳晤,金石镇的萧启江,古楼乡的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娄星区神童乡的杨昌濬,茶园镇的刘蓉,双峰县荷叶的曾国荃,湘乡市梅桥乡的王錱,山枣镇的刘松山、刘锦棠叔侄,等等。曾家军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官兵之间不是亲戚便是老乡,将知兵,兵知将。将星如云的杨家滩,离荷叶塘不到百里,许多青年前去投军。他们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驰骋沙场,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功勋,晋升为达官显贵,杨家滩的刘家将曾名震天下,誉满神州,其中仅记入《清史稿》的就有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等人。这些文武官员衣锦还乡后,大修宅邸,一时杨家滩豪宅相连,慰为壮观。从杨家滩的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等建筑如连绵的群雕,气势恢宏。踏着光溜的青石板路,来到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仿佛走进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湘军名将扑面而来。

在中国在湖南,再也没有哪条河流像涟水河这样孕育了如此雄壮的军人集团。同是涟水河流域的韶山,一样深受湘军文化的影响,毛家子弟从湘军者众。统计毛氏族谱上的记载,这个家族获军功的总共63人,从一品提督衔有毛正明、毛有庆、毛恩翼3人;从二品副将有毛际禄、毛祥受、毛祖璋、毛祖述4人;正三品参将有毛贻致、毛祖箎2人;正四品都司的有毛祖国、毛恩兑、毛贻俭等7人。因从军被授县丞以上文职的有毛兰芳、毛祖阃等人。毛兰芳就是毛泽东曾袓父毛祖人的嫡堂兄弟,太平军过湖南,他在家乡兴办团练,在防堵宝庆府战役中立功,被保荐以同知衔补县丞,因系独子而辞官返乡。他的孙子毛麓钟、重孙毛宇居都当过毛泽东的老师。毛顺生去浙江,投奔的是驻守定海的一个叫张伟卿的将领。但是,毛顺生当兵并未直接参与重大的战事。因为当时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上海周围,而且清兵一触即溃,未打几仗,就以败退告终。毛顺生在东南沿海的军中呆了几年,无功而返。但他大开了眼界,学会了经营,与韶北的“忠义顺堂”、郭家亭的南杂店、永义亭的“李福胜”、银田的“长庆和”、湘乡章公桥的“彭厚锡堂”都有密切来往,并在银田寺“长庆和”米店入了股;他发行了“毛义顺堂”钞票,与湘乡一个经营药材、肉食、南杂的大商号“吉春堂”流通。在毛顺生的下一代,毛泽东在武昌起义后从长沙投笔从戎,加入湘军部队当兵半年,差一点点就参加了湘军的援鄂行动,而且他大半生戎马倥偬,与兵事打交道。毛泽民、毛泽覃也都是红军将领,尤其是毛泽民承继了父亲的经营才干,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和新疆省财政厅厅长。毛泽东说过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他的长子毛岸英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后来又第一批上朝鲜战场,他的二儿媳邵华和嫡孙毛新宇是军事科学院少将,最小的女儿李讷曾任解放军报总编辑,他的侄子毛远新甚至当过沈阳军区政委。“父兄子弟争荷戈,义气相扶团体结。”“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农夫释耒只操戈,独子辞亲去流血。”涟水流域的从军传统在韶山和毛顺生祖孙三四代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曾国藩是湘乡人的骄傲,也是毛泽东年轻时期所崇拜的偶像。曾以一介书生,危难之际举兵桑梓,率涟水子弟转战大半个中国,最终成“同治中兴”之局面,集“圣贤”(修养)“豪杰”(事功)于一身。这样的小老乡,对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不能不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在致黎锦熙先生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讲堂录》中写道:“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他把曾国藩与宋代的文正范仲淹并列,位居孔孟、诸葛亮、韩琦、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左宗棠等人之上,一来曾是他的乡党,里仁为美,二来曾国藩的事功和道德文章也确实让他折腰。毛泽东在前期的革命生涯中不断继承总结湘贤的经验,与实践相结合成为自己的思想。曾国藩曾作有《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饭。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有太多的内容来自于曾国藩《爱民歌》,把湘军处理军民关系的条规灵活运用到人民军队的建设中来,古为今用,善于借鉴前人,这是毛泽东的高明所在。

四,从湘乡到长沙,走向全省舞台

毛泽东在湘乡县东山学堂学习生活了一个学期,因为在韶山乡下私塾的蹉跎,他比同班的同学要大好几岁,豁然开朗的他迫切想走出家乡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求索。20多年后他向斯诺回忆那段岁月:

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那时我非常想到那去,进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那年冬天,我请我的一位高小教员介绍我去,他同意了。我步行到长沙去,极其兴奋,一面又担心不让我入学,我几乎不敢希望真能进这所有名的学堂。出乎意料,我居然没有遇到困难就入学了。

湘乡人没有亏待文家的外甥,毛泽东在湘乡县为本籍子弟兴办的湘乡县驻省中学顺利入学,实现了毛泽东从封闭的农村向省会城市的跨越。在《湘乡驻省中学堂同学录》中,第1页花名册共10位同学,只有毛泽东的住址载明是“湘潭七都”,其他同学均为湘乡人。1950年毛泽东在接见一师同学周世钊、畅谈“省中”读书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湘乡人的教育。”毛泽东对湘乡人士充满了感激之情,据李元甫之子李笃《敬爱的毛主席和湘乡东山学校》一文回忆,“1927年上半年,主席住在武昌,看望过我父亲,并介绍我父亲到水利局工作。”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与东山学堂戊班的同学保持有联系,教员樊少清、赵浦珠,同学毛森品、汤璪真、谭世瑛、杨述凡、刘东南和舒融涛等,都得到过毛泽东的关心和资助,有的送钱赠物达五六次之多。

毛泽东在事业上的朋友圈,首先是湘乡人。湘乡县(今双峰)梓门镇的胡崇诚,1910年与毛泽东同班毕业后,又一同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他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同桌,情谊笃深,常以兄弟相称。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发起剪辫子运动,以示反对清王朝。胡崇诚在班里第一个响应支持,接着响应的还有其他10多个同学。但是,临到剪辫子时,只有胡崇诚和毛泽东剪掉了自己的辫子,其他同学退缩了。他俩便拿着剪刀强行将这些人的辫子剪掉了,这一举动,当时在学校震动很大。萧家村桃坞塘的萧子升萧三俩兄弟,尤其是萧子升,与毛泽东在东山学堂、驻省中学和第一师范均先后同学,他们一起游学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办新民学会,志趣相投,成为早期密友。在第一师范杨昌济老师门下,萧子升、蔡和森与毛泽东成为三位最得意弟子,人称“湘江三友”,两个湘乡人,一个湘潭人实际上也算是湘乡人。在毛泽东早期活动圈子内,核心成员仍是湘乡人。

新研铺文家滩的易礼容,与毛泽东筹办湖南自修大学和文化书社,他也曾是东山学堂和驻省中学的学生。新民学会中,湘乡人最多,蔡和森、萧子升、萧三、熊先楚、彭璜、易礼容、萧青野、陈子博、彭平之、李中、李振翩、蔡畅、张超等,都是湘乡人。最后新民学会解散,也是毛泽东与担任总干事的湘乡人萧子升发生重大分歧。

从韶山到棠佳阁,从韶山到东山学堂,再从湘乡到长沙,毛泽东的早年之路一步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边缘走向中心。他的朋友圈也从文家长辈和表兄弟,到东山学堂、湘乡驻省中学的湘乡同学,再以湘乡师友为核心的圈子扩展到全省。这两条线索都十分清晰脉落分明,湘乡因素在毛泽东的早期生涯中非常夺目耀眼。嘹亮的《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泽东,领导人民得解放。”唱的是湘潭县,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浏阳。浏阳河水汇入湘江后并不向南到湘潭,而是北去入洞庭湖,歌词实在经不起推敲。延续的另一个话题是,与其说毛泽东是湘潭县七都韶山人,倒不如说毛泽东是受涟水流域文化滋养的湘乡人更符合实际,毛泽东的一生与湘潭的联系甚少,而与湘乡的联系则多得多。1959年5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湘乡县委也接到通知,当年东山学堂的青年学子想回母校看看,后来却因故未能成行。不久,韶山从湘潭县析出单立特区,棠佳阁外婆文家所在的大坪公社也从湘乡县划出给新设的韶山。涟水流域相应增加了一个新的行政区划,从上到下依次为: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湘乡市和韶山市,这样就基本理顺了流域文化的关系,也更符合这一地区人文历史发展的规律。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