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8:03:44 | 浏览:947
湘乡是伟人故里、革命圣地、红色摇篮。
东山书院、党支部城前支部、陈赓故居、谭政故居、李卓然故居。
湖南是办新式学堂最早也是最多的省份之一,始建于1895年的东山书院就是这些新式学堂的最早成员和先锋。
当时的教育年鉴就赞之“开湖南新学之先河”,将东山精舍与北京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广方言馆等并称为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中国大学的萌芽。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4月,为培养贤才,湘乡士绅许时遂等十余人发起筹建东山书院,呈文得到湘乡县衙支持。
1891年,湘乡籍新疆巡抚刘锦棠回老家养病,带头捐款倡修书院,全县士绅积极响应。
刘锦棠是左宗棠立功西陲、收复新疆的重要助手之一,后擢升为新疆首任巡抚。在抚署新疆时,刘锦棠十分重视教育,广设义学,实行汉语教学为主的政策,对推进新疆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易名东山高等小学堂,后几经名称更替。
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东山,编在戊班。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而且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因而眼界大开,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曾经深情地说:“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教育”。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向美国记者斯诺介绍了自己的母校东山学校,“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1958年,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东山学校”。
除了毛泽东外,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萧子升(学者)曾就读于第一班,萧三(诗人)就读于二班,柳宗陶就读于四班,易礼容就读于七班,陈赓和杨幼麟就读于九班,毛泽覃就读于十班,谭政就读于十六班。
李卓然(1899—1989)。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副部长,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了五四时期学生活动。
1920年同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
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后在苏联学习。
1930年春回国,派往中央苏区工作,任红军司令部总直属队党总支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参加了第2—5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参加了遵义会议。
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建国后担任政治宣传工作。
1989年11月9日在北京病逝。
在回忆西路军那段经历时,李卓然说:“在这段极其复杂的历史中,我只能说自己问心无愧,在任何时候,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没有向敌人、向困难低过头。”
李卓然故居景区由故居、生平业绩陈列室和纪念园组成,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通过故居复原陈列,再现了李卓然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展示了李家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家风特点和爱国爱民的高尚风范。
龙洞镇是陈赓、谭政两位开国大将的故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上紧邻韶山。
位于该镇泉湖村的陈赓故居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大学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乡市党建教育基地,在去年3月又成功入选潇湘“红八景”。
陈赓出生后的第3年,在其故居几分钟车程之外的楠香村,谭政出生了。
谭政和陈赓曾一同就读于乡间私塾,后来又成了陈赓的妹夫。
共同的理想使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交集,和陈赓一样,谭政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并成长为共和国大将。
和陈赓、谭政一样,在那个风云突变的大时代,龙洞镇上有一大批仁人志士走上了革命道路。
沈春农,1889年8月28日生,1925年“五卅惨案”后,沈春农毅然加入了毛泽东组织的“雪耻会”。6月,在韶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沈春农以湖南省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在湘乡开展地下党组织工作。“马日事变”后参加和领导云湖桥截击许克祥叛军战斗,他为革命理想就义时年仅39岁。
杨幼麟,原籍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1899年出生于新疆哈密,1925年在韶山特别支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湘乡境内农村最早的党支部城前支部书记,牺牲时年仅34岁。
他有兄妹6人,除了大哥杨少麟早年病逝外,其余均参加革命。
包括杨幼麟的母亲张福慧、爱人李华英在内,杨家7人为革命前仆后继而牺牲,被人们誉为“杨门七雄”。
据《湘乡民政志》《湘乡县志》记载,龙洞乡(镇)革命烈士达20人,加上抗美援朝和后续牺牲者,这片土地上涌现的英雄先烈达37人,他们用一个个感人故事诠释着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衣、食、住、行、游、购、娱”是每一位游学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一旦踏上了旅程,“衣”已经不再是值得思考的事,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关注饮食需求。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肠道是人类的第二大脑,个人表示认同。
毕竟一个人自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生存问题,保证自己还能活下来。
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强调了后勤补给,对每一名战士生存的重要性。
因此,每一位旅行者途径一个地方,只顾得欣赏美景,而不去了解当地的饮食风俗,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那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湘乡美食有哪些呢?
湘乡烘糕:其状呈瓦形,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一口咬下去嘎嘣脆响。从湘乡烘糕出现至今,它的香味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儿时味道。
吃烘糕的习惯与湘乡的地理环境有关:湘乡地处湖南中部,四季分明,人们以大米为主食。寒暑交替时,人们最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疾病。
酒糟鱼:湘乡饮食文化的一种地方特色,附近几十里都有这种传统,在外地却罕见。如现在的湘西,酒糟鱼必要的佐料藿香也未曾见到。
煮鱼放藿香比常见的放紫苏要味美得多,湘乡农家一般在菜土边上都要种上几株,以随时备用。
酒糟鱼在清咸丰同治时就已盛行,至今有“左宗棠的红焖鳝、曾国藩的酒糟鱼”之说法。
湘乡十大碗:第一碗,出龙蛋卷;第二碗,东台起凤(东台酱烧鹅);第三碗,碧洲报晓鸡;第四碗,芗泉漱琼( 芗泉炖猪肚);第五碗,涟水卷帘(涟水大块鱼);第六碗,石鱼鼓鬣(石鱼山糖炒排骨);第七碗,笔沼春云(米团);第八碗,紫树玄台(紫树坨肉);第九碗,铜坑夕照(铜坑蹄膀);第十碗,曾氏什锦白果。
2022-2023年,“红徒中国”——从这里正式起步。没有详细行程,只有一个出发时间点,即8月30日上午8时整。
湘乡作为专题旅行的第一站,自然是要拜访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了。
首站选择了二大桥南600米的的东山书院,也是湘乡游学的重点;接下来跨桥北上,1小时后,就来到了陈赓故居;继续北上,这就到了谭政故居了。
离开谭政故居,再往北走2小时就到了韶峰山毛泽东故居了。
而关于韶山的内容,那就留到后面再说了。
湘乡是伟人故里、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东山书院、党支部城前支部、陈赓故居、谭政故居、李卓然故居。东山书院湖南是办新式学堂最早也是最多的省份之一,始建于1895年的东山书院就是这些新式学堂的最早成员和先锋。当时的教育年鉴就赞之“开湖南新学之先河
江西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一个熠熠闪光的时空坐标,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9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1927年10月—1930年
会议现场。红网时刻2月23日讯(通讯员 龚富强 沈有锋 肖玉君)近日,湘乡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学习座谈了《中共湘乡市委关于印发〈“闯新路、破险阻,湘乡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 聚力探讨交通行业“闯新路、破险阻,交通怎么
一重山水几重天,烟轻山黛溪如蓝。烟溪市,宋开梅山,设安化、新化二县,因熙宁五年,章惇于安化境内梅山北麓之咽喉、资水中游之缓滩设榷茶互市而来。抗战时期,厂校西迁,常住人口过8万,时称“小南京”。“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圯藏云烟。”正是在这个峦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新湘乡。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通讯员 易绚梅 邓高远)2021年以来,湘乡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湘潭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森林资源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
中国日报10月26日湘潭讯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这场低碳转型硬仗中湘乡有何作为?日前出台的《湘乡市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明确了答案:力争在湘潭乃至在湖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前,在全国形成
会议现场。红网湘乡市分站讯 10月27日上午,湘乡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湘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应出席代表322名,因事因病请假5人,实
特色农产品展区。嘉宾驻足参观。中国湘乡网9月14日讯(湘乡融媒记者:樊洛)14日,在第三届潭商大会湘乡专场活动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大家品尝“湘乡味道”,共商乡村振兴发展大计。在活动现
红网湘乡分站3月29日讯(通讯员 王智雄)3月28日,湘乡市首批开通的定制客运线路——湘乡至长沙班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湘乡市道路旅客运输服务方式正式从传统的“站到站”向“门到门”“点到点”转型升级。一辆辆崭新的商务车。仪式现场。此次湘乡至
红网湘乡市分站10月2日讯(记者:谭浪)30晚8时50分,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卷湘乡篇在CCTV-10播出,湘乡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生态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等在央视全景式精彩呈现,引发市民热烈反响。《中国影像方志》由
贵金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强参加云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发言(供图)贵金属集团靶材生产线现场(供图)贵金属集团cvd组科研人员在工作(供图)贵金属集团粉体材料研究室科研人员在进行工作(供图)近日,云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2009年5月18日,在“沈重”炼钢车间,被誉为“中国第一炉”的2号平炉,炼了最后一炉钢,灌注成“铁西··北方重工”几个凝重的大字。沸热的钢水封存了70多年的岁月沧桑,也为北方重工开启又一个充满生机的未来!
前些天我们谈了江西的航空物流。今天,谈谈造飞机。 先从一个梦想说起。 2019年8月1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连用五个“起来”,道出了江西航空梦: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
赣县区始建于汉高祖6年,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素有“世界客家摇篮”之称。赣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淀千年的客家文化,养育了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这里既有彪炳史册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赣县区旅游资源赣县区地处江西南部,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于汉高祖六年始建,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赣县区是客家南迁第一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