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之变丨一粒稻谷的梦想

时间:2022-09-15 08:09:03 | 浏览:494

种粮户不施除草剂,实行手工除草,以确保稻谷品质和绿色安全。(记者 李新辉摄)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阳我是一粒小小的稻谷,生长在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这里山清水秀村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人杰地灵,“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在此发端和

种粮户不施除草剂,实行手工除草,以确保稻谷品质和绿色安全。(记者 李新辉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阳

我是一粒小小的稻谷,生长在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这里山清水秀村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人杰地灵,“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在此发端和传承。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敢想敢干。浸润在这样一方天地中,小小的我,也有大大的梦想。

兴一地产业

虽已立秋,气温依旧高烧不退。午后,村里的小溪中,大人、小孩嬉闹玩水,褪去一身燥热和疲乏。而我,正舒适地享受着20度的泉水浴,默默地为抽穗积蓄力量。

每年夏天,不管天气多么晴热少雨,这样的泉水浴总不会少。村民也从不会因“天干”而苦恼。

这份天然的馈赠来自碧泉潭。据清嘉庆《湘潭县志》里记载,“唐天宝间,石岩中泉忽涌出,色如靛蓝,投物水中,皆成碧色”。碧泉之名由此传开,还吸引了一代鸿儒胡安国在此定居讲学。

“它的日喷量约6万吨,流经千年而不息,我们开发利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村党总支书记谭俊岳介绍,更可贵的是,泉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属天然弱碱性水,常年水温为20度,冬温而夏愈凉。

碧泉有好水,好水育好稻。自古以来,用碧泉水浇灌稻田,谷粒饱满,形似“桂花蕊”,曾被奉为贡粮,红极一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资源和发展优势渐渐被遗弃,历史名村成了贫困村。“不能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谭俊岳思变求进,决定借力碧泉水,种植优质水稻,再现往日辉煌。

经过多方考察洽谈,谭俊岳与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建起了优质高档大米生产基地,我们由此踏上了“原生态”的梦想之旅。

针对水利设施滞后,水路不通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谭俊岳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领村民对水利设施进行完善,硬化山塘、整修渠道,实现水网纵横环绕。华绿公司投资建设的专用环保型水管纵横交错,延伸到每块农田,碧泉潭水可以随需随取。特别是全市开展“一活动一行动”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资金、项目帮扶力度,全村农田灌溉和防洪、蓄水等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满足现有农业生产需求。

站在碧泉溪两岸,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成片的稻苗。相比最初的500亩,我们的大家庭已经足足增长了10倍,达到5000多亩。

添置蜂蛙灯等技术控虫害。(记者 李新辉摄)

强一个品牌

在位于湘潭县杨嘉桥镇的华绿有机肥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造粒、烘干、筛分、装袋……利用一系列先进的现代工艺、技术和设备,秸秆和畜禽粪便种养业副产品神奇地转变为一袋袋有机肥。

“既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解决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华绿公司总经理杨俊彦介绍。

为了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有机能量,杨俊彦一心扑在学习和研究上,还进入湖南农业大学深造,攻读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博士。

今年,他将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研发完成新型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满足我们更多营养、能量需求。

除了吃的不一样,在防虫、除草等技术上,华绿公司对我也是格外讲究。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们,经常走到我身边,实施蜂蛙灯控虫、引导素控病、生物菌控草和纯有机肥种植等专利技术。整个成长过程,我完全不接触农药和除草剂、不施用化学肥料,从而确保了品质和绿色安全。

消费者若对此有怀疑,可以通过安全追溯监控系统,对基地大米进行质量溯源,也可随时调看相关视频资料、全程监控。

在优良环境中生长的我,顺利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成为消费者信任的品牌高端大米,走进了长沙、株洲、湘潭、深圳等300多个联合零售网点,200多家中石化易捷连锁店,成为大碗先生、城市农夫、田园小镇、福星凯莱酒店指定大米品牌和学校的放心米。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家不仅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绿色、有机米成为首选。”杨俊彦介绍,基地所产的高档米常常供不应求。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大米的同时,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

惠一方村民

60多岁的周建国在村里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那时的他常常眉头紧锁,看着我们直叹息。

一天,谭俊岳找到周建国,希望他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支持村里发展高档水稻种植产业。“种田能赚钱?”“保证能,亏了村里赔偿。”周建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了4亩水稻。

年底一算账,“稻—油”轮作,亩均纯收入1600多元。“公司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的10%~20%,有的甚至更高。”周建国说,不仅如此,公司从选种、育肥、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再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尝到甜头的他,又继续承包田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0亩。

如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周建国在田野里忙得不亦乐乎的身影。“不愁技术、不愁价格、不愁市场,种粮比以前省心、省力多了,每亩地可增收1000多元。”周建国说。

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周建国一样,欢喜上了这个小小的我。村里270多户村民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加入基地,共流转土地2000多亩,年增收200多万元。集中流转的2800多亩耕地,村民每年可获得800元/亩的租金。一些村民在基地干活,在家门就近就业,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依托良好的优质粮食产业基础,我们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谭俊岳介绍,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帮助下,碧泉片区综合发展规划已经初步完成。碧泉村正朝着全市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大步迈进。

一粒稻谷的梦想之旅,是碧泉村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村充分挖掘湖湘文化、碧泉潭水、劳动力“三大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引进了碧泉水厂、华绿公司、厨食尚食品厂、顺餐食品厂等企业,带动一批村民创业就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70万元,人均年收入已由原先不足3000元上升到1.5万余元。但在谭俊岳的心里,还有更高的目标和更长远的谋划:以碧泉书院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碧泉水资源为特色,以生态山水资源为依托,打造可观、可游、可品、可住、可行、可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天下奇闻异事动漫资讯网洪金宝影迷网家用吸尘器品牌网漯河新闻头条网劳斯莱斯汽车网奶茶培训网金秀瑶浴官网温哥华旅游攻略樊少皇影迷网紫金矿业股票广西六堡茶道文化夏令营资讯官网超声电子A股C罗球迷网
湘潭新闻头条网-湘潭新闻头条最新消息、湘潭县新闻事件、湘潭热点新闻、湖南湘潭市房价、湘潭房产交易网官网、湘潭红网在线最新新闻、湘潭房产局查询网、湘潭天气预报、湘潭红网论坛、湘潭大学红网论坛。
湘潭新闻头条网 xuguniang.cn ©2022-2028版权所有